去年我市生产总值超过3300亿元
2017年,我市围绕追赶超越和“五个扎实”要求,狠抓“十大战略问题研究”成果物化,不断释放有效需求,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300亿元,同比增长8%;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4.5%,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%和9%,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、持续向好。
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200亿元,增长27.6%;完成财政总收入780亿元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3亿元,分别增长51.6%和34.5%;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,增长11.8%。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,经济综合效益七项指标全面转好,直报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7.8%,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4.4%,三次产业占比调整到5∶62.9∶32.1。新的发展动能加快成长,陕西有色多晶硅、泓海荣通制药等一批调结构项目建成投运,非能源工业投资增长42.2%;快递物流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速成长,文化旅游产业加快破题,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4.5%。
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。我市加快兰炭、电石、金属镁等传统优势产业清洁化改造,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长140%。开展了矿业权清理整顿,筹建煤炭转化引导基金,延长靖边填平补齐工程、陕西精益化工等一批深度转化项目开工建设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,煤基高纯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,粉煤热解技术取得重大突破,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131.4亿元,增长30%。
更高层次统筹城乡区域发展。成立市规划建设委员会,实现中心城区规划管理“三个一”;推进黄河引水、榆阳机场扩建等一批管长远的重大工程,启动古城保护开发、棚户区改造、“四馆两中心”等一批提品质的重大项目,城区32个污水直排口彻底治理,13个社区公园开工建设。同时加快县城和重点镇村建设,神木撤县设市,沿黄公路全线贯通,行政村通村公路实现全覆盖;振南与脱贫攻坚加快融合,扬榆协作到位帮扶资金6400万元,南六县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。
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。我市以脱贫攻坚统领“三农”工作,出台40多个行业扶贫政策,投入扶贫资金18.2亿元,预计全年6.16万人脱贫,162个贫困村出列。我市还启动民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试点,新建农村幸福院150所、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0个。
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200亿元,增长27.6%;完成财政总收入780亿元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3亿元,分别增长51.6%和34.5%;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,增长11.8%。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,经济综合效益七项指标全面转好,直报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7.8%,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4.4%,三次产业占比调整到5∶62.9∶32.1。新的发展动能加快成长,陕西有色多晶硅、泓海荣通制药等一批调结构项目建成投运,非能源工业投资增长42.2%;快递物流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速成长,文化旅游产业加快破题,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4.5%。
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。我市加快兰炭、电石、金属镁等传统优势产业清洁化改造,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长140%。开展了矿业权清理整顿,筹建煤炭转化引导基金,延长靖边填平补齐工程、陕西精益化工等一批深度转化项目开工建设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,煤基高纯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,粉煤热解技术取得重大突破,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131.4亿元,增长30%。
更高层次统筹城乡区域发展。成立市规划建设委员会,实现中心城区规划管理“三个一”;推进黄河引水、榆阳机场扩建等一批管长远的重大工程,启动古城保护开发、棚户区改造、“四馆两中心”等一批提品质的重大项目,城区32个污水直排口彻底治理,13个社区公园开工建设。同时加快县城和重点镇村建设,神木撤县设市,沿黄公路全线贯通,行政村通村公路实现全覆盖;振南与脱贫攻坚加快融合,扬榆协作到位帮扶资金6400万元,南六县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。
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。我市以脱贫攻坚统领“三农”工作,出台40多个行业扶贫政策,投入扶贫资金18.2亿元,预计全年6.16万人脱贫,162个贫困村出列。我市还启动民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试点,新建农村幸福院150所、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0个。